
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,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则是衡量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成熟度的关键指标。当前,安全治理正从事后追责的“被动应对”,转向事前预防的“主动管理”。在这一转变中,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“赋能者”与“引导者”角色,与企业共同构建韧性十足的安全管理体系。
政府的角色转变,标志着安全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。其举措不仅在于严格执法,更在于通过专业服务,提升企业自身的安全“免疫力”。
1. 四川泸州:“预检式指导”实现监管前移
四川泸州市推出的“预检式指导服务”,助力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。
治理前移与风险降压:将监管环节从末端执法向源头治理前移,通过“告知-自查-指导”流程,给予企业充分的自我纠正空间,有效降低了因突然执法带来的运营干扰与对抗情绪。
知识转移与能力构建:政府携带特聘专家上门,不仅是查找隐患,更是向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传递风险辨识、评估与整改的系统化知识。有助于解决企业“安全管理基础差,不能举一反三”的短板,从制度和根源上提升企业自主安全管理能力。
聚焦关键风险点:针对生产企业的火灾、燃气爆炸、灼烫等特定风险,检查窑炉、天然气管道等关键设施,体现了基于风险的精准化监管思路,确保资源集中在最高危的环节。
2. 山东安丘:“资金+机制”构建系统性保障体系
安丘市的实践则展示了如何通过资源投入和机制设计,构建一个区域性的安全生态。
财政杠杆撬动专业力量:市财政专项拨款800万元,并依据镇街和部门的企业规模进行科学分配,确保了资源的公平与效率。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,将专业的安全咨询资源下沉至基层,解决了政府监管力量专业覆盖面不足的问题。
“两张清单”实现闭环管理:“隐患清单”明确问题,“整改清单”落实责任与时限。这套机制推动了隐患排查治理的PDCA循环(计划-执行-检查-处理),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,确保了每一个被发现的隐患都能被跟踪、整改、销号。
(信息来源:国家应急管理部)
二、企业赋能:科技助力,构建沉浸式安全培训体系
在政府营造的良好生态下,企业需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。以幻威动力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方案,正驱动着安全培训领域的深刻变革。
传统安全培训多依赖于课堂讲授与书面考核,存在“听过就忘、与实战脱节”的痛点。而VR/XR及3D仿真技术的引入,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:
沉浸式认知:通过构建高还原度的虚拟场景,将抽象的安全规程转化为具象的感官体验。员工在虚拟环境中直面风险后果,能极大强化其对安全的敬畏心和记忆力,实现从“知”到“信”的转变。
无风险试错:在虚拟空间中进行高风险作业(如吊装、动火)的隐患排查与反违章练习,允许员工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,而无需承担现实世界中血的代价,极大降低了培训成本与风险。
标准化与数据化:“教学-考核-竞赛”一体化模式及评测系统,使得培训效果可量化、可追踪,有助于企业建立统一的安全作业标准,并精准识别员工的薄弱环节,实现个性化培训。
【隐患排查】核心产品矩阵:
1、XR大空间高风险作业隐患排查治理体验系统
解决了多人协同作业场景下的风险沟通与协作培训难题,适用于大型、复杂的施工或检修项目。

2、高风险作业辨识与隐患排查VR体验
系统化覆盖“风险预防、隐患排查、违章整改与警示教育”,构建了完整的单科目安全技能训练闭环。

3、火电巡检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VR体验
针对能源行业设备密集、规程严谨的特点,实现了核心设备巡检与标准作业流程的沉浸式教学,直接提升一线人员的实战能力。
4、3D仿真互动培训
以高精度三维模型真实再现作业现场,为反违章学习、隐患排查与技能实操提供了可重复、低成本、高效率的训练平台。
三、政企协同,共筑安全长效防线
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,是构建一套完善的“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”双重预防机制。政府的发力点,正是通过制度设计和服务供给,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起这套机制。
政府,通过“预检式服务”帮助企业精准识别风险,通过“两张清单”推动企业有效治理隐患。
企业,则可优选科技手段,将双重预防机制固化到日常管理和员工意识中。VR/XR等技术的价值,正是让风险看得见、摸得着,让隐患排查成为每位员工肌肉记忆般的本能。

(图片来源:网络)
最终,促成政企之间形成“服务引领、科技赋能、闭环管理”的协同生态,从根本上提升社会整体的安全治理效能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“防火墙”。

【免责声明】本宣传资料仅为邀约邀请/案例展示,所载内容仅供参考,相关数据仅为预测,不承诺作为最终效果保证。本公司保留对此资料修改权利,敬请留意最新资料更新。部分图片、资料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